很多人大概都不知什麼叫"蔴嬰"
我在台中看過有人專賣"蔴薏湯"
 
稱為蔴"薏"是不對的.它的發音應是"嬰"的台語發音發四聲
嬰發一聲是初生兒.發四聲是植物的嫩芽
河洛話的發音真是優雅又煩瑣.很多形容詞用北京話很難表達
 
蔴嬰顧名 思義是蔴的嫩芽
在塑膠製品尚未普及的年代.蔴繩.蔴袋是農村的必需品
所以農人大都自種蔴來編草繩
 
蔴長成後約莫一人高.直徑不超過2公分
筆直筆直的往上長.在末梢有一撮綠葉.即是蔴嬰
農人在砍伐下來之後.趁新鮮把蔴枝的皮剝下來
曬乾了即可供人們編織成想要的東西
而裡面的莖因為有木棉組織.曬乾了輕拋拋是燃燒的好材料
當然老祖宗們絕不會浪費一點東西
那一撮綠葉就拿來吃了
所以.我說不該叫蔴薏.應該叫蔴嬰
因為.那是嫩芽(圖一)


 

要吃到一碗蔴嬰決不是三下兩下就吃得到的
首先要把葉子的葉脈都撕下來(圖二)





然後加水搓揉去除粘液
這圖中我尚未搓洗乾淨.葉脈也尚未完全去除
等到洗到看不到葉子的形狀才可以 ( 圖三 )


 
我小時候因做事較仔細又有耐心
常被大人編派做這一項工作
我常要用竹篳裝著葉子到井邊搓洗
有時一洗就一下午
因為不容許有一點點葉脈留著
這樣吃起來才會滑溜
 
以前幾次在市場看過有陽明山的農人種來賣
因怕麻煩從沒買過
我母親前幾天高燒不退一直沒胃口.
我想她一定想吃這味
所以買來.而且是忠於以前我母親一慣煮的口味
加了地瓜和丁香魚
 
但她吃幾口後說不吃了.因為澀澀的不夠滑溜
問她是否我洗得不夠徹底.她也說不清楚
後來我問了我舅媽.她說要加點鹼下去煮才會滑溜
唉...我忙了一下午.敗給鹼了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tch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